酿泉为酒 形成原因

2017-08-14 点击:71

  酿泉为酒是用泉水用酿泉的水来酿酒.适量的的喝酒有很大的好处,那么大家知道酿泉为酒是怎么形成的吗?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酿泉为酒的内容,希望能帮到大家。

  酿泉为酒

  酿泉,原名玻璃泉。在琅邪山醉翁亭下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《题滁州醉翁亭》赞其:“声如自空落,泻向两檐前。流入岩下溪,幽泉助涓涓。响不乱人语,其清非管弦。岂不美丝竹?丝竹不胜繁。”清康熙年间(1662—1722),知州王赐魁立碑泉侧。泉水清澈寒例,甘醇可口,四季不竭。

酿泉为酒

  酿泉为酒

  历史典故

  泉水久旱而不涸,润滑清亮,甘醇爽口。欧阳修有《题滁州醉翁亭》诗中赞咏:"声如自空落,泻向两檐前。流入岩下溪,幽泉助涓涓。响不乱人语,其清非管弦。岂不美丝竹

  丝竹不胜繁。"清康熙年间,州守王赐魁立碑镶嵌于泉侧石砌护墙中间,上刻"让泉"二字。泉边还立有一小巧玲珑的洗心亭,亭边立有一块巨石,上面镌刻着"枕流漱石"四字,形容泉清石净的意境。

  形成原因

  酿泉的形成受到琅琊山岩体和构造的控制。众多的断层裂隙,为地表水的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,并在斜谷地出露成泉。欧阳修发现了这一清泉后,情有独钟,认为这股水泉为石山所酿造,命名为酿泉,并在《醉翁亭记》中称誉“酿泉为酒,泉香而酒洌”。醉翁亭之西为意在亭,亭内石板上凿有一条弯曲回环的小沟渠。酿泉水自外引入其中,经过八折九回,再流出亭外,曰“九曲流觞”。欧阳修当年与一批文人雅士们列坐于曲水之旁,用特制的酒具盛泉水漂浮于流水之上,众宾客顺序赋诗,投射酒杯,对弈“饮酒”。他以“酿泉为酒”,却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”。

  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这篇名作,后经大学士苏东坡挥笔,由石工刻于两块石碑上,至今仍完好地竖立于醉翁亭西的宝宋斋内。欧阳修在滁州还发现了紫薇泉和濯缨泉。欧阳修出资在紫薇泉旁筑了座丰乐亭,并作《丰乐亭记》。濯缨泉之名源自《诗经》“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”之句,泉水甘洌,自山岩间涓涓流入泉池。酿泉和紫薇泉、灌缨泉更宜于烹煮安徽毛峰、祁门等名茶,泉冽而茶香,味甘而韵长。

酿泉为酒

  酿泉为酒

  《醉翁亭记》写道:“山行六七里,渐渐水声潺潺,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”酿泉在醉翁亭前,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,水入池中,然后汇入山溪。水池三尺见方,池深二尺左右。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“酿泉”二字碑刻。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,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。泉水“甘如醍醐,莹如玻璃”,所以又被称为“玻璃泉”。

  交通介绍

  滁州火车站前广场有公交车直达琅琊山景区,10分钟即可抵达,公交车一直可以开到醉翁亭停车场。酿泉就在醉翁亭下.

 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“酿泉为酒”的全部内容,相信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有所了解了。希望有帮助到你哦!

相关养生

相关食谱

备案号:蜀ICP备19040162号-4